2009年4月6日星期一

此岸彼岸--业风阵阵吹


丙戌年朝礼普陀山 经不肯去观音院 站在岩石上
眺望洛迦山 恍然有悟 摄下此图 --云门和语


普陀山普济寺前海印池--云门和摄

海印池位于普陀山普济寺山门前,也称“放生池”,原是佛教信徒放生之池塘,后植莲花,即称“莲花池”。
“海印”,佛所得三昧之名,如大海能印象一切事物,佛之智海亦然,能印现一切之法。海印池面积约十五亩,始建于明代。池周围设有古色古香的石雕护栏。池上筑有三座石桥,中间一座称为平桥,北接普济寺正山门,中有八角亭,南衔御碑亭。三者均建在同一条中轴线上。古石桥横卧水波,中间耸立着一座古亭,恍入人间仙境。
莲花池三面环山,四周古樟参天,池水为山泉所积,清莹如玉。每当盛夏之际,池中荷叶田田,莲花亭亭,掩映着古树、梵宇、拱桥、宝塔倒影。夏日月夜到此,或风静天高,朗月映池;或清风徐徐,荷香袭人,令人流连忘返。“莲池夜月”指的就是海印池的月夜景色,是普陀山十二景之一。


普陀山南海观音--云门和摄

《南海观音开光法语》
妙善大和尚
(1997年10月30日)

宝陀岩上大悲尊,
相好光明转金轮,
婆心切切施无畏,
万众景仰万古存。

震旦普陀洛迦,地处南海,道续西乾,经云:“勇猛丈夫观自在,为度众生住此山”,既云圣人所居,故而瞻礼如潮,因兹梵宫遍布,钟磬相闻,可谓宝纲交光,运台共观。时适中华崛起,象教重兴,南海观音铜像应运落成,国事家事,频传佳讯!仰见宝像凌空,海众欢腾,龙天齐赞,谨延诸山尊宿,共为开点灵光。且道大士心光、身光,两皆具足;智光、慈光,照耀无量;既今开光一句,又作么生道呢?
真如界内不染尘,
佛事门内万法生,
悟得三谛归一贯,
不妨朱笔点虚空。

朱笔一点)开!
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